<i id="a2z9y"></i>

    <u id="a2z9y"></u>
  • <menuitem id="a2z9y"><noframes id="a2z9y"><menuitem id="a2z9y"></menuitem>

            1. <u id="a2z9y"><thead id="a2z9y"></thead></u>
            2. 全國服務熱線:028-82696270

              專家團隊

              聯系我們

                 地址:成都市溫江區蓉臺大道南段266號

                 總經理(毋華強):13908036106

                 銷售部長(毋曉龍):13438025257

                 電話  傳真  :028-82696270  

              長空呼嘯彩筆描——訪中國著名航空畫家陳應明


                  他畫過近千張航空歷史畫,涉及美、英、蘇、法、日、德等各個時期不同型號的飛機;

                  他在大型圖書《百年中國飛機》里,用畫筆恢復了許多被時光湮滅的空中場面;

                  他考證復原了20多種民國時飛機的三面圖,并制作了3架有代表性的1:1實大比例飛機模型;   他這次應邀來家鄉廣州,為籌建中的“廣東省航空博物館”進行歷史考證工作。

                 “所謂航空畫,是把飛機的歷史、結構、解剖完全準確科學地畫出來?!?3歲的陳應明老先生,用廣州話這樣對我們說。

               

              上圖:在廣州,我們訪問了中國航空畫畫家陳應明



                  人類第一幅航空畫是由意大利杰出的畫家、科學家達·芬奇繪畫的,按照真實的比例和細節,包括小螺絲釘。為此,又出現了輪船畫、汽車畫等。但在中國,卻幾乎還是空白?!澳憧?,”陳應明先生說,“我國郵電部為建軍70周年發行的紀念郵票上,畫一架殲-8II,從其全動水平尾翼和后襟翼大攻角放下,可以看出是飛機停留在地面的情況??赏庑械脑O計者,硬把它畫上在高空的狀態,刪掉本來有的起落架,卻留下起落架收藏艙和主輪的開放護蓋……”

                  陳應明是廣東南海西樵人,越南河內出生,祖父是越南僑領。1932年,他就回廣州西關讀培正小學,老師讓大家懂得做飛機模型。他知道了,一戰期間,法國飛行員打下5架德國飛機,上了航空畫后,成為至今國際公認以打下5架飛機為基線的“空戰英雄”(即王牌飛行員)。所以,10來歲的他,就自制飛機模型。日寇來后,他一家再從香港遷越南河內。到日本投降時,中國將領到越南去沒收日本飛機,再一架架飛回中國。他后來拜師著名畫家徐東白(解放后徐回廣州美術學院當教授),與對飛機的了解一結合,開始航空畫的創作。

                  世界上沒有航空畫專業,能將飛機原始涂裝、國籍、部隊標志,還有背景、人物、地點等,都畫出來才算是航空畫藝術??箲鸷?,陳應明在國民黨空軍任文職,一次,空軍王叔銘副總司令在天河機場的會客室,見到墻上的幾幅航空畫和若干架戰斗機模型,锃亮的戰機好像要帶著雷鳴呼嘯而出,他非常驚訝。當知道是275供應中隊一名年輕人畫的,即下令要提升其為中尉,調到臺灣空軍官校??墒?,陳應明卻再到了香港。

                  解放戰爭的勝利,陳應明與“兩航”起義人員一起回廣州。1950年8月1日,新中國民航第一次正式開航,從廣州白云機場起飛。為首航慶功,廣州副市長朱光于當晚代表葉劍英市長,在廣東迎賓館舉行宴會招待“兩航”起義人員,陳應明和40對夫婦都和朱光握手,那種溫暖一直熱上心頭。

                  1953年,作為三級技術員,他參與研制新中國第1臺航模發動機和制作模型試飛。1956年,被調去成都參加飛機制造廠建設。1958年后,已是飛機模型設計高級工程師。

                  世界好些飛機設計家,如蘇聯的雅可夫列夫、蘇霍伊,英國的噴火式戰斗機設計者米切爾,美國的凱利·約翰遜等,都是飛機模型的愛好者。設計師們在初步決定飛機的空氣動力外形、飛機三面(正、側、俯)設計圖畫好之后,模型設計師一定要以金屬或木頭制成整體或局部的比例模型(最大比例為1:1),進行多次的風洞試驗,以核對設計要求的正確效果。在中國做個航空畫家非易事,因為在一門大炮也要用幾塊帆布蓋得嚴嚴實實的年代,美國新式飛機卻可以任由人們參觀、購買,而保密的僅是制作工藝及主要機載設備……

                  陳應明畫過近1000張航空歷史畫,涉及美、英、蘇、法、日、德等各個時期的不同型號的飛機,為找科學的資料,他搜集20余種國內外的期刊,以及書籍、圖冊、各公司的航空畫精品。在大型圖書《百年中國飛機》里,他用畫筆恢復許多被時光湮滅的空中場面。如1937年8月31日,日本的三菱96轟炸機7架來炸廣州的天河、白云機場,中國空軍馬上用霍克-III迎戰。飛行員也是廣東人,一直追到虎門,把兩架日本飛機打下來,這是抗戰期間廣州首次空戰。陳應明把它畫下來,讓后人仿佛聽到藍天中震耳欲聾的炮火聲……

                  在北京中國航空博物館,陳應明畫過600米長的航空發展歷史的巨型大圖手稿(后因條件不足未正式繪制)。1982年~1986年間,在原航空工業部航史辦工作時,他考證復原了20多種民國時飛機的三面圖。在北京航空博物館,再考證、主持、制作了3架有代表性的1:1實大比例飛機模型。如“中國始創飛行大家”馮如制造的“馮如-2號”飛機,被稱為“有名無實的飛機”。但當后來觀眾看見那架雙翼的飛翔器,一絲一毫無比逼真時,感到恩平人馮如大師的眼光和勇氣。1923年孫中山主持大元帥府期間,由航空局在廣州制造的廣東第1架飛機———“樂士文-1號”(“樂士文”是宋慶齡留學美國時期使用的英文名)也復原了。陳應明以起落架輪的直徑和螺旋槳數據為依據,恢復了三視圖,從而制作了出來。近年一位美國老飛行員艾伯特之子,用其父親當年從中國帶回去的資料,如目睹制造該機的回憶,飛行過該機的體驗,以及命名禮的歷史照片,在美國航空雜志發表一份詳細的樂士文資料和數據。雜志那幅四視圖,與陳應明當初未有資料時設計的三視圖相比,相差只有5%。后來,制作資料由孫中山的孫女孫惠芬帶回臺灣,引起臺灣飛機模型制作家的田鐘秀先生的贊揚:“距離當年60年后,憑借有限的資料,居然畫出如此完整的設計圖,這種能力真令我佩服??!”第3架是制作“列寧”號飛機,當年國民黨的飛機迷航降落在紅軍根據地,成為紅軍第一架軍用飛機。長征前被紅軍掩埋了,后來挖出時,飛機上“列寧號”的字才有了根據。這些,都填補了中國航空史的空白。

                  陳老多年來,出版過《象真飛機模型》、《彩色航空圖冊》等書,在臺灣也出版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空軍飛機》等幾本書。1995年,在廣州舉辦的航空博覽會的歷史畫展里,陳應明的幾十幅作品被一位美國朋友大加贊賞,兩次要求全部購下,但陳老不想割愛,可惜在閉館前兩天,那幅《飛虎隊首戰昆明》被盜了。

                    這次應邀來家鄉廣州,為籌建中的“廣東省航空博物館”進行歷史考證工作。而令他最放不下心的,是國人的航空意識還未牢固地樹立。當年英國人憑戰艦橫行全球,如今美國把世界置于自己碩大的飛機翼下;國人不快點樹立航空興國的思想怎么行呢?“科學技術是沒有階級性與國界之分的。多年前,報紙批評航空模型店出售日本‘零式’戰斗機、‘大和’號軍艦模型,認為是宣傳日本軍國主義,這是極為錯誤的極左思想。想想看,如果售賣‘零式’戰斗機模型有問題,那么,朝鮮戰爭中美軍使用的所謂聯合國軍飛機如B-29、F-80、F-51等,是否都不講了?如是,軍事博物館修復了的日本飛機也該收起來。照此類推,為帝王服務的故宮、頤和園也該關門大吉。那時,中國少年只能和變形金剛做伴了,還講什么科技興國???”陳應明深深地憂慮。


              上圖:陳應明的飛機畫《中國航空90年》郵政明信片之一———“長虹一號”無人駕駛偵察機(1980年),下圖為從一架大型轟炸機機翼下吊架上發射“長虹一號”的情景。


              上圖:廣東航聯會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專輯中,陳應明繪制的飛機空戰圖


                  1937年8月14日,淞滬會戰開始的第二天,日本海軍航空兵18架96陸攻襲擊我杭州筧橋機場,適逢我空軍第四大隊剛剛由周家口機場轉場而來。大隊長高志航駕駛霍克III型IV-1號機顧不上加油緊急起飛,率領27架戰斗機進行攔截,是役擊落日機3架,另有一架在返航中傷重迫降。我方無空中損失。這是抗戰中兩軍第一次空中較量。此次戰斗的勝利,大大鼓舞了中國軍民斗志。后來國民政府將8-14定為空軍節。高志航后來升任中國空軍驅逐機司令。不幸于1937年11月22日在日軍對周家口機場的襲擊中以身殉職。生前擊落敵機5架。被列為中國空軍“四大天王”之首。第四大隊被命名為“志航大隊”,大隊將士前赴后繼,抗戰8年,有先后有四位大隊長于任上殉國


              1937年8月15日,黃新瑞駕駛波音281式戰斗機擊落96式轟炸機一架


              1937年8月19日,第二大隊11中隊諾司羅普2EC型輕型轟炸機7架轟炸佘山海面敵艦,沈崇海駕駛的904號機出現故障,他與后坐射擊手陳錫純放棄逃生機會,毅然駕機對準敵艦撞去,壯烈犧牲


              1937年9月21日,28中隊中隊長陳其光駕駛霍克II戰斗機在太原擊落日本“驅逐之王”三輪寬少佐。在戰斗中,陳亦負傷,請注意機號上的彈洞。


              1937年10月13日,第5大隊24中隊中隊長劉粹剛在南京上空擊落日96艦戰一架。至1937年10月12日,劉粹剛擊落敵機11架(另有一架未確認),被列為“四大天王”之一。1937年10月26日,24中隊奉命掩護八路軍129,115師馳援娘子關,轉場山西。由于氣候惡劣,無導航設備,劉粹剛不幸撞機殉職,年僅25歲


              1938年1月7日南昌空戰中,羅德英中尉擊落日本第12航空隊分隊長潮田良平大尉駕駛的96艦戰


                  1938年2月23日,蘇聯志愿援華航空隊駕駛28架SB-2轟炸機從漢口起飛,奇襲臺北松山機場,摧毀敵機12架,三年航油儲備付之一炬,松山機場癱瘓一個月


                  1938年4月13日,空軍28,29中隊在黃新瑞、雷炎均的帶領下,駕駛英制“斗士”戰斗機從廣州天河機場起飛,攔截日軍中島95式戰斗機


                  1938年4月29日,4大隊23中隊年僅21歲的飛行員陳懷民駕駛I152戰斗機在擊落敵機一架后不幸中彈,他毅然駕機撞向一架日軍96艦戰,與其同歸于盡。


                  1938年5月19日,中國空軍經過數月周密準備,以兩架馬丁139WC型遠程轟炸機攜帶傳單(考慮到少量炸彈對敵威懾作用有限)“突襲”日本。經九州、長崎、福岡等地,投撒傳單數萬份。兩機完全依靠無線電導航進行夜航,經過長達8個小時的飛行,兩機于20日8:30抵達江西玉山,11:30返回武漢。在裝備如此簡陋,數量如此劣勢的條件下,我空軍健兒深入敵營,顯示中國抗戰之決心,全身而退。實在是值得欽佩

                  19日23:30,領隊徐煥生在起飛后發出如下電文:職謹率全體出征人員,向最高領袖委員長及諸長官敬禮。以示參與此項工作之榮幸,并誓以犧牲之決心,盡最大之努力,完成此非常之使命……

                  第17中隊在蘭州城外痛殲日軍第12戰隊的菲亞特BR20轟炸機,1939年2月23日,中國空軍擊落日本轟炸機18架。是抗戰期間創造的最好成績。蘭州是中國的幾何中心,蘇聯援助的重要集散地,與日軍在蘭州上空的戰斗從1937年開始,在39年進入白熱化,到41年才逐步停止



                  1939年12月,第三大隊副大隊張陳瑞鈿(美國華僑,30年代回國報效國家)駕駛“斗士”戰斗機與戰友合力擊落97式偵察機一架(上兩圖中的下圖),12月27日,在昆侖關戰役中,三架斗士戰斗機掩護SB-2轟炸機轟炸昆侖關中途遭遇10架96戰斗機,劣勢的中國空軍周旋達一小時之久,并擊落敵機兩架,另有一架未確認,轟炸機完成既定任務,但僅剩的三架斗士戰斗機在此役中悉數損失。韋一清犧牲,陳新業受傷跳傘。陳瑞鈿跳傘,但被嚴重燒傷,從此退出戰斗飛行生涯(戰果8.5架),輾轉柳州,香港(淪陷后在東江縱隊冒死掩護下返回),桂林等地(其間其夫人在一次轟炸中為保護他而喪生),后在赴美整容,至1944年返回中國,多次飛越駝峰航線,運送物資。


                  1940年9月13日壁山空戰中,日軍將新銳的零式戰斗機投入戰場,我方飛機性能完全處于下風,被擊落11架,迫降13架,損失共24架,傷8人,犧牲10人……陳其光少校1937年以寥寥5架戰機力戰山西,毫不示弱,此次戰斗結束后不僅淚滿衣襟:“飛機性能差別太大,根本沒有機會還手!”


                  1940年中國空軍攔截日軍轟炸重慶的三菱97重爆,圖中可以看到至少三種飛機參加了戰斗,但每種數量卻很少,當時中國空軍處于最艱苦的時期,對外貿易通道斷絕,無法補充飛機,飛行員傷亡巨大,面對新銳的零式戰斗機無法招架……


                  1941年3月14日,成都空戰,中國空軍的I 153式戰斗機仍然無法抵御日軍的零式戰斗機,我軍在空戰中被擊落8架,連同迫降共損失16架,圖為28中隊中隊張周靈虛遭日寇攻擊,不幸殉國。



                  在中國空軍青黃不接的時候,美國顧問陳納德上校組織了志愿援華航空隊(飛虎隊),裝備P40B/C戰斗機。經過陳納德嚴格的訓練并采用了合適的戰術,中國空軍開始逐步恢復。圖為1941年12月20日飛虎隊在昆明上空首開記錄擊落日川崎99式轟炸機兩架。戰斗結束后,大部分志愿隊飛行員激動的語無倫次,地面指揮戰斗的陳納德也激動的留下眼淚

                  這張航空畫是我最早見到的陳老的畫

              1942年1月21日,飛虎隊掩護18架SB-3轟炸機,出擊河內嘉林機場



                  1943年6月6日,鄂西戰役中,4大隊23中隊中隊長周志開在梁山機場遇襲時來不及攜帶降落傘即冒著敵機炸彈強行起飛,并擊落川崎99式轟炸機兩架,重傷一架

                  1944年8月3日,中美空軍混合團3架飛機突襲鄭州黃河鐵橋,楊訓偉駕駛007號B-25H型轟炸機,先佯裝迷航,迷惑日軍,然后沿鐵路以50米超低空突襲,炸毀橋面20米,使日軍鐵路交通癱瘓兩個月。楊訓偉機組是此次戰斗中唯一成功投彈并全身而退的機組


                  1945年8月21日,中美混合聯隊第5大隊押送日本洽降代表的三菱百式運輸機前往芷江機場投降。日本洽降代表所乘座的飛機按照約定在膏藥機徽上加白色方框。機翼系4米長的紅色布條。一段布條后來被解下,由擔任護航的4位中國飛行員簽名留念,現保存在臺灣。

                  8年抗戰,空軍健兒戰凇滬,保蘭州,征東瀛,守成渝……直至芷江受降,以鐵血捍衛碧空,永載史冊!


              隨陳應明大師繪制細膩的航空畫;

              同海軍航空兵重溫難忘的軍旅生涯;

              與著名試飛員體驗巴黎上空驚險的瞬間;

              伴飄揚的思緒進入如夢似幻的飛行視覺世界。


                  我們曾無數次在欣賞國內外航空畫家精心繪制的航空畫時,沉浸在絕妙畫筆下演繹的航空歷史中。這些以飛機、航空事件、空中戰斗為題材的航空畫給我們帶來了無比的快樂和純美的享受,同時增長了我們關于航空、飛行方面的知識。在這些航空畫家中,陳應明先生可以說是中國大陸航空畫領域技藝最為精湛的大師之一。他的航空畫激勵了幾代人向往飛行,愛好航空,投身祖國的航空事業和成為保衛祖國領空的藍天衛士。

                作為在他的航空畫感召下加入人民空軍為國效力的航空愛好者,我也對陳老精美的航空畫非常景仰,總是想知道他的航空畫到底是怎么畫成的。幸得陳老厚愛,指點個中要領,得窺其中奧妙。不敢專享其美,特將體會到的陳老多年來的心得與愛好者共同分享。

                陳老曾經說過:“我畫的每一張航空畫,背后都有一個航空史上動人的故事!”


              陳應明大師

                一幅優秀的、經得起考證的航空畫,需要作者充分理解畫中飛機的結構、所繪飛機的原始涂裝、國籍、部隊標志,還要考證當時的背景、人物、地點等等。這就要求作者除了具備素描、色彩、構圖等美術基本技能外,還應有相當的飛行器知識的積累,和對航空史乃至整個歷史的了解。

                可以說,一副優秀的航空畫是藝術、技術、歷史的綜合體。

                陳老繪制航空畫的過程主要經過構思、資料準備、布局構圖、繪制草圖、上色等階段,而每一階段最重要的工作均為查閱、考證、核實資料??梢哉f,查閱、考證、核實資料是陳老繪制航空畫中最主要的工作。

                一幅航空畫,對陳老來說,往往是一念之間,靈感一閃而過?!霸跊Q定一張畫的構圖和角度之前,我往往要在腦海里打下好幾個腹稿。但是,我從來不打草稿。這是我的習慣,一旦定下,就不再改,免得三心二意影響決斷。這也就是所謂的一氣呵成吧?!标惱系倪@個體會很好理解,但他“一念之間”得到的靈感卻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這是需要積累大量的資料,反復查閱無數的圖片,長期斟酌醞釀才能得到的。

                是一件并不輕松的事。航空畫的選材、構圖一般是以照片為依據,身處航空、軍事出版業并不發達的中國,完成一幅創意新穎、風格獨特的優秀航空畫難度很大。陳老幾十年用心積累了大量國內外資料,特別是一些國外書刊。陳老除訂閱國內外20余種期刊外,還備有諸多的外文手冊、各機種專集圖冊、各出版公司的航空畫精品、模型包裝盒封面、模型公司年刊等等,以及大部分飛機的立體結構剖視圖。

                繪制航空畫最基本的一條是精確再現飛機的形象,所以繪畫人必須建立一個一定規模的資料庫,用多角度的照片、三視圖來分析、補充飛機上的每個細節。用陳老的話說:“我的每一幅航空畫上的每一架飛機都經得起考證,如果再把它變成三面圖,誤差也不會超過5%?!?。

                前,要充分“認清”所繪制的飛機,找出其特點和特別的細節。例如殲-6I/MIG-19C的翼根30mm機炮、F-105的倒契形進氣道、“閃電”的上下排列尾噴口和翼上掛架、X-32的下顎式進氣道等等。如何突出這些細節是構圖時的重要依據,這實際上也是繪制航空畫的樂趣之一。

                例如,陳老為了繪制中國空軍高志航座機Hawk-III,搜集了多幅不同角度全機結構解剖圖和特寫照片,以此分析Hawk-III飛機的星形氣冷發動機、航空機槍(左為7.62mm,右為12.7mm,二者型號不同),并在繪畫中精確地表達出來。像此類細節,恐怕一般人不會注意。這種細致的表達,非一般照片所能達到的,只能在歷史航空畫創作中才能解決。

                在這一階段,要根據構圖和畫中所表現的歷史背景進行考證,核對飛機當時的涂裝、機徽、武器以及環境等。這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考證不力,與實際不符或者出現歷史性、常識性的錯誤,那么這幅畫便沒有什么藝術價值。

                中要考慮到透視關系,具體而言就是遵循“近大遠小”的普通規則,但又要有所加強。比如,迎面而來的飛機,尤其是以機頭正對畫面的情況,就可以適當將機頭外廓加以放大,比例控制在3%~5%的范圍內,這樣就可以讓飛機顯得有氣勢。而尾部就要有相應的3%~5%的縮小。在陳老的“殲-6擊落美F-104機”畫中,處于畫面正中,正對觀賞者迎面飛來的殲-6占據了畫面的近1/2,它的頭部就有相當的變形放大和夸大,以突出殲-6的頭部進氣道細節,而它的尾部就相應縮小。由于當年這個戰例是我??招埴棃F高翔在僅70米高度擊落美帝入竄的F-104,這樣構圖、放縮既突出當時我飛行員的英勇和處境的驚險,又充分表現了殲-6剛剛從超低空拉起,仿佛馬上就要沖出畫面,而尾焰還在海面上橫掃一般,非常有氣勢。

                如果根據繪畫的主題需對飛機的機載武器有所改變,則一定要參照相應技術資料進行處理。陳老在繪制“中國空軍沈崇海駕機撞擊日艦”圖時,由于所參考的飛機照片上沒有掛彈,他就參考了大量有關資料、照片,在確定了所掛航彈的型號和細節后才添上去。

                過程要考慮到色調、光影或者明暗等關系。對飛機及機載武器部分,要考證飛機涂裝、機載武器色彩、標志,甚至及其使用情況。如二戰中英軍的機載魚雷頭部涂黃色,由于有時在海上起飛后找不到目標又帶彈返回航母卸彈,反復使用后會掉漆,那么畫中就應表現漆層脫落的“舊”感。又如空投魚雷的螺旋槳是銅制的,需要設法表現其金屬質感。如此種種細節,必須是在積累了大量航空、軍事、歷史方面知識后才能做到面面俱到。

                陳老在畫“中國空軍紙彈轟炸日本”時,手頭只有白天拍攝“馬丁139WC”飛機的黑白照片,而這幅畫所表現的事件發生在夜間,而夜間拍攝的“馬丁139WC”照片肯定找不到。陳老則通過尋找其他類似飛機的夜航照片,再加上他豐富的經驗確定畫的色調和飛機的反光情況?!榜R丁139WC”飛機的最大特征是波紋鋁蒙皮,那么有這樣技術特征、歷史照片非常豐富、足以提供參考的同類飛機是德國的JU-52飛機。

                依陳老的體會,通過參考、學習別人的繪畫和航空攝影作品,可以積累處理特殊氣象條件下的經驗。如清晨、黃昏、傍晚時的飛機,往往會有金色的陽光撒在飛機上,對光線、色調、反光的處理就與平時不同。

                在考慮光影(明暗)關系時,首先要選擇光線的入射方向、角度,并根據畫面構成確定下來。這在有兩架以上飛機處于同一畫面時尤其重要。一般應選擇處于畫面中心飛機的光線入射方向為全畫的布光方向。要注意的是,如果全畫色調改變,那就要結合前面的色調處理一起改變一些細節了。例如在表現金屬蒙皮的飛機在晴天云上飛行時,要注意云層的反射。由于云反射的陽光還存在漫反射現象,此時飛機的進氣道內的明暗也會較通常情況有所變化,明暗分界線不會那么明顯。又比如,鮮艷涂裝的飛機座艙蓋外表面上往往會有機翼、機身的投影,此時它就像一面哈哈鏡,既反射陽光,也反射出彎曲變形的機翼、機身。這種情況在表演機上尤其明顯。

                上述一切,在繪畫時都要充分注意,任何一點的紕漏都會影響繪畫的質量。

                對于水粉畫的上色,陳老的做法是先畫背景,然后再突出飛機。這樣的順序好處在于,萬一畫背景時不慎染到飛機,還可以在后來重點畫時修改。

                色彩的處理主要取決于個人的美術功底,關鍵在于多練,掌握水粉畫(也包括水彩畫、油畫)的技法自然就可以靈活、逼真的表現飛機質感。

                在著色大體完成后,要根據線條的深淺適當補畫一遍。

                幾十年來,陳老就是這樣繪出了一幅又一幅精美的航空畫。他以航空畫宣傳航空科普知識,為中國航空事業憚盡心力。他的航空畫大多以中國航空史為題,無一不是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讓后人勿忘為了中華民族航空事業奉獻、犧牲的人們。從他的畫中,我們可以悟出陳老深深的愛國情懷,也可以悟出他對廣大航空愛好者的期待和囑托:“只有對航空有真正的感情,才能畫出優秀的航空畫!只有對中國有真正的感情,才能畫出一流的中國航空畫!”

                的確,航空畫不是普通的美術作品,她既包含深厚的科學技術知識,又體現了濃厚的人文精神。只有廣讀各類書籍,積累沉淀深厚的技術、歷史底蘊,懂技術、知歷史,才能對所畫作品有清楚的了解,對所畫歷史事件有充分的認識,畫出的航空畫才具有藝術性,既可遠觀其宏大,又可近玩之微妙。否則也只是機械地模擬,沒有自己的精神在畫中。

                我想,這也許就是航空繪畫的“陳應明風格”吧!

                我最尊敬的陳應明先生用他的航空畫宣揚愛國主義精神,紀念所有為了中國航空工業的振興和為了保衛中華民族的自由而奉獻犧牲的英雄們。是他的航空畫感召我攜筆從戎,又是他的航空畫激勵我為國效力。長期以來,陳老都以獻身航空事業為做人行事之本,竭盡全力宣揚航空科普知識,以點睛之筆作傳世佳作,只為紀念先烈,啟示后人勿忘歷史,不教為國奉獻犧牲的志士湮沒。


                  陳老2001年作品,以紀念新中國航空工業50周年,內容為我國研制過的飛機型號(修改型除外)

                “解放前的中國,長期處在內戰不休、經濟落后、政治腐敗的境地。當時雖有一批愛國的航空志士要立志建設中國的航空事業,也作過一些有益的工作,但畢竟還是以失敗告終。但是這些事跡仍然是中國航空發展史的一個縮景,加上抗日戰爭的各個有名空戰史、中國人民空軍建軍史和解放后的航空發展史,無疑是中國近現代史中的重要部分,要是有系統的以航空歷史畫的方法考證繪制成套列入史冊,對今天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重要的一環,我畫這些畫就是不讓為了振興中華航空工業和保衛國家而犧牲的人們就此湮沒?!?




              擊落里奇特霍芬

                1918年4月20日,德國曾經擊落過80架飛機的王牌飛行員曼弗雷特·馮·里奇特霍芬上尉在索姆河上空駕駛一架“??薉r.1”三翼機與英國飛機空戰,正當追擊一架逃跑的英國“駱駝”戰斗機時,卻被后面突然而來的由加拿大飛行員A·R·布郎上尉駕駛的另一架“駱駝”擊落,當場身亡。


              夜空殲敵

                該畫獲國際飛行雜志組織的首屆航空美術及攝影大賽優秀獎。

                1963年6月19日,人民空軍航空兵第24師獨立大隊大隊長王文禮駕駛MIG-17殲擊機夜間擊落入侵的國民黨空軍P-2V-7偵察機。

              一级黄色小说

              <i id="a2z9y"></i>

              <u id="a2z9y"></u>
            3. <menuitem id="a2z9y"><noframes id="a2z9y"><menuitem id="a2z9y"></menuitem>

                      1. <u id="a2z9y"><thead id="a2z9y"></thead></u>